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苑活动 > 正文

教苑活动

【教闻速递】在“卷”与“慌”里让自己拥有对抗未来的“底气”——教育学院主题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18来源: 浏览:

2025年10月17日教育学院赵明副院长于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了学术讲座——在 “卷” 与 “慌” 里,让自己拥有对抗未来的“底气”。本次讲座回应了“当今社会中当内卷成为常态,焦虑成为标签,我们该如何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问题,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明老师用30年扎实而独特的成长路径,给出了最有力量的回应——在学习中蓄力,在破局中生长,让自己拥有对抗未知的底气。

从放弃铁饭碗的勇气,到40岁跨界学前教育的果敢;从52岁进军高等教育的突破,到主持20余项课题、出版4部专著的深耕,赵明副院长的人生从未被按部就班定义。小学跳级、高中辗转四校、高二提前考大学,年少时的她就懂得打破既定路径;毕业拒绝安稳,主动拥抱不确定,为人生埋下更多可能的种子。

成长从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创造。这是赵明副院长反复强调的破局力。40岁转型学前教育,她从零开始,做学习的行者、经验的藏家、能力的操手,牵头打造教育部园长中心实践基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EL实验园等7大平台,让教育资源辐射区域,实现长链条共荣;“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20余项课题、30余篇论文、3部著作,从省学科带头人到教育家型园长,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

而这份破局力的底色,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蓄力。2018年,赵明副院长精读34篇文献,写下2万+的笔记;2019年,啃下10本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其中《幼儿园教师技能大全》一书就整理出2.6万字笔记与277张PPT;2020年,深度阅读56本书,从《资本论》到《百年孤独》,从哲学经典到教育理论,用阅读搭建起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读、思、写、行,她为自己的学习建模,也为年轻人示范:所有底气,都是日积月累的沉淀。

更难得的是,赵明副院长懂得接纳成长的节奏。跳过高三上大学虽有遗憾,她选择随遇而安,按自己的步调沉淀;2003年孕育新生命时,同步按下考研重启键,在家庭与学业间找到平衡;从0-3早教到基础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她在不同赛道循序渐进,不慌不忙却步步坚定。别被压力绑架,向下扎根,蓄力以待,就一定有向上生长的力量。

如今,这位深耕教育30年的行者,仍在续写新的篇章。2025年国庆,赵明副院长的第四本专著《21世纪童年早期发展与学前教育》即将问世,聚焦126个国际前沿问题,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地图。从一线教师到高校副院长,从杰出园长到教育专家,她走出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之路,更是一份给所有年轻人的成长指南。

“我们应该怎样去拥抱一个美好的未来”,面对同学们相继提出的这一问题,赵明副院长在问答互动环节,为同学们一一指点迷津,找出人生的新方向。在讲座结尾的话戳中了每个焦虑的人,“当执念坍塌时,裂缝里的微光就是拐点;潮水退去时,滩涂上藏着下一轮涨潮的密钥”。


  在这个卷与慌的时代,赵明副院长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不必急于被定义,不必害怕不确定。主动创造,接纳节奏,在学习中蓄力,你终将走出属于自己的扎实路径,拥有对抗未来的底气。

  这场关于成长的讲座,不仅是一位教育者的经验分享,更是一次给年轻人的心灵赋能。如果你也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听完了赵明副院长的故事,或许你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蓄力与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