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聚心汇能】教育学院“寄予”朋辈心理工作室|“字暖心田,心向阳光”大学生世界精神卫生日探心论坛
发布时间:2025-10-12来源: 浏览:

当情绪被忙碌的学业包裹,当压力在生活中悄然堆积,你是否期待一场能让心灵“透口气”的对话?为此,教育学院“寄予”朋辈心理工作室于2025年10月10日上午十点在新地球村406教室举办了一场“字暖心田,心向阳光"大学生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探心论坛活动,用一场充满温度的互动,为同学们搭建了守护心理健康的桥梁。

开始的‘情绪盲盒’小游戏规则为:参与者随机抽取情绪卡片,组成三到四人的小组,然后抽取情绪卡片其中一人表演情绪卡片上的情绪,其他组员进行猜测和回答,回答正确之后其他小组进行卡片互换,换其他成员重新猜情绪。

这些表情我们可能随处可见,在我们不经意间会表现出来的表情,这一系列面部表情、姿态表情比如“眉开眼笑”表示开心快乐、“怒目而视”表示气愤。

随后,“不评判的倾听”分组小游戏也让大家收获满满。三人一组轮流扮演“倾诉者”“倾听者”“观察者”的角色轮换进行演练,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体验不同角色。

倾诉者分享近期困扰,倾听者仅用‘我听见…’‘我感受到…’等回应,禁止建议与评价。观察者记录语言与非语言信息,确保演练真实有效。

演练结束后,参与者分享体验,多数人表示被尊重、被理解,提炼出“不评判、多回应”的共情技巧,强化校园互助信心。

这种互动方式迅速打破陌生感,引导大家关注自身及他人情绪。通过情绪表达,暗示活动主题:情绪不是隐秘负担,而是可以被看见、被理解、被共享的信息,鼓励大家勇敢表达内心。

01生理放松

1.温水刺激:用温水洗手温水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四肢肌肉,同时 “水流触感” 能转移压力注意力。

2.触觉安抚:抱一个柔软的抱枕 / 玩偶、摸宠物的毛发、捏解压玩具“柔软触觉” 能激活大脑的 “安抚中枢”,降低压力激素水平。

3.冷敷放松:若压力导致头晕、额头紧绷,可用冰袋敷额头或颈部,低温能快速收缩血管,缓解头部紧张。

02心理复位

1. 追求 “完全放松”:心理复位不是 “消除压力”,而是 “让心理能承受压力,不被压垮”。偶尔的焦虑、烦躁是正常的,不用因为 “没放松下来” 而更焦虑。

2.“小剂量高频” 比 “大剂量低频” 有效:每天花 10-15 分钟做 1 件放松的事腹式呼吸、写情绪,比 “周末一次性放松一天” 更能稳定心理状态。

3.接受 “反复”:压力会反复出现,心理状态也会有 “好有坏”。若某天觉得 “白放松了,还是烦”,不用否定自己,只是需要 “再做一次放松” 而已。

03专注当下

1.“走神是正常的,拉回是核心”:不用追求 “完全不分心”—— 所有人在练习专注时都会走神,区别在于 “能否快速拉回”。每次走神后,只要轻轻把注意力拉回当下,就是一次成功的练习。

2.“不批判自己”:若发现自己又在想过去 / 未来,不用骂自己 “怎么又走神了”“真没用”—— 批判会增加心理负担,反而更难专注。只需平静地告诉自己 “现在要专注当下”,然后继续即可。

3.“从‘短时间’开始”:不用一开始就追求 “专注 1 小时”,可以从 “专注 1 分钟呼吸”“专注 5 分钟吃饭” 开始,逐渐延长时间 —— 小的成功会积累信心,让专注变得更容易。

每位参与者在便利贴上写下一条可量化、可持续的心理关怀行动,如‘每周三晚与室友散步聊天’‘每天睡前写三件感恩小事’,将想法转化为具体行动。

我们共同将抽象的心理关怀,转化为了一次真诚的倾听、一个稳定的呼吸、一份具体的承诺。这标志着心理健康不再是遥远的议题,而是始于当下、始于自我的积极行动,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快行动起来。

本次活动通过“情绪盲盒-认知升级-共情演练-正念赋能”的完整链条,引导同学们完成了从情绪觉察、知识获取到技能实践的深度体验,情绪在我们生活随处可见,我们要发展积极情绪,消耗消极情绪,初步构建了主动关照心理健康的意识与能力。

愿今日在“关怀墙”上种下的承诺,成为未来日常生活中的温暖锚点。让我们持续练习倾听与共情,将“字暖心田,心向阳光”的态度内化为生命习惯,共同营造更具支持性的校园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