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术的星河中,每一颗闪耀的星辰都承载着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奋斗。今天,我们走近这样一颗星——苏炼,她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全面的综合能力,荣获校长奖学金。她的故事,不仅是对学术追求的诠释,更是对青春梦想的礼赞。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聆听她的成长与感悟。
Part1 个人简介
教育学院 苏炼
苏炼,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2022级学生,兼任学习委员、团委副书记及教育学院第三党支部副书记。
她学业卓越,曾获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竞赛中荣获国、省市级奖项多项,展现全面才能。荣膺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百优大学生、校“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她在学业上保持领先,引领班级共进。科研活跃,参与名校论坛,完成校级项目,发表论文2篇,主持并参与课题7项。社会实践丰富,投身志愿服务,特别是在暑期“三下乡”中传递爱心,深化服务社会理念。
未来,她将继续发扬吉外精神,勇攀高峰,为社会贡献力量,不负青春韶华。
Part2 深度访谈
Q&A
1.如何做好专业课程学习与其他活动的时间分配(如科研、竞赛、学生工作、娱乐等)?
她认为,研究生阶段的时间管理应以“学术主轴驱动,多元任务模块化”为核心理念。她分享了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
课程与科研的转化式学习:她建议将课堂学习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形成“课堂输入-科研输出”的闭环。例如,在《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中,她每周固定时间与小组同学在图书馆研讨室进行实战演练,既完成了课程作业,又积累了研究方法。
科研扎根的体系化推进:她强调,科研需要系统化推进。她在研一阶段通过大量阅读本领域权威期刊,确立了研究方向,并利用整块时间攻克技术难关,掌握了如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为后续论文撰写打下了坚实基础。
弹性事务的集约化处理:对于学生工作和娱乐,她采用“碎片时间+流程优化”的模式,利用午间时间集中处理事务,并通过标准化模板提升效率。同时,她通过运动和国际学生的交流,既缓解了科研压力,又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
2.你认为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她认为,研究生阶段应注重方法论的学习与应用。她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SPSS、NVivo等研究工具,并将其应用于科研实战中。此外,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产品,打通了产学研的链路。
她还强调,学术社交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术会议中,她带着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主动向专家请教,获取高阶资源,反哺学术研究。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交策略,帮助她突破了多个研究瓶颈。
3.对想保持优秀成绩、参与科研或竞赛的同学,你有什么建议?
她建议同学们采用“课程-科研-竞赛联动策略”。她提到,核心课程的学习应深挖方法论,将课程作业升级为论文的核心章节,节省时间。同时,竞赛选择应与研究方向重叠,用同一成果冲击奖项与论文发表。
此外,她强调了健康管理与学术社交的平衡。她建议同学们通过规律的运动和跨文化交流,保持身心健康,并在学术会议中携带“三问清单”(研究痛点、方法盲点、合作机会点),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
她总结道:“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论深度×资源链接能力×身心续航力。沉心扎根者,终成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