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红色毅行心向党 > 正文

红色毅行心向党

【教闻速递】教育学院第三党支部党员“致敬时代先锋,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3-23来源: 浏览: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有一个名字,永远镌刻在春天的记忆里,岁月流转愈发焕发光彩,他就是雷锋;有一种精神,传承逾六十年,愈发醇厚,它就是雷锋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锋的故事,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党员榜样的力量。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2019年9月25日,雷锋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时代内涵:雷锋精神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雷锋生活的年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端困顿、集体主义价值观被强烈推崇、人们的思想观念非常单纯、利益需求非常趋同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孕育出了以“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为核心理念支撑的雷锋精神。那么,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今天,雷锋精神是否过时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雷锋精神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应该保持其实质与内核不变的情况下,使其内容和形式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有实效性。

雷锋精神的“向上”与“向善”:在工作上“向上”,发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学校上“向上”,发扬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在生活上“向上”,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理想信念上“向善”,发扬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向善”,发扬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在人际关系上“向善”,发扬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

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简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电影:《雷锋的微笑》

电影《雷锋的微笑》作为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献礼大片,通过雷锋生前留下的数百张照片,由当年的几位当事人讲述这些照片的拍摄过程,再现一个真实可爱又可敬的雷锋形象。

书籍:《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是雷锋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后经摘录发表、整理出版。它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