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吐温说“旅行是致命的偏见、偏执和狭隘思想的大敌” ,旅行能让人接触不同文化、地域的人和事,拓宽视野,打破固有认知局限。当人们学会享受旅行,那么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2025年4月21日于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137教室举行本硕联动读书分享会主题活动——旅行远方,心灵呼唤。本次活动由24级学前教育研究生胡小月同学主持分享,23级本科生部分参与。

分享会伊始,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有同学沉醉于海边的落日余晖,有同学对古老城镇的深厚底蕴念念不忘,还有同学满怀期待地规划着未来的旅程。这些分享不仅展现了大家对旅行的热爱,也为后续的书籍讨论奠定了情感基础。

随后,进入书籍分享环节。《西伯利亚一年》中,芬兰记者尤西·孔蒂宁一家在西伯利亚雅库特共和国的生活经历吸引了众人目光。他们在原始森林采摘越橘,与当地人打猎、钓鱼,参加特色骑鹿旅行,还见证了火山喷发等震撼场景。读者分享道,这本书让大家领略到西伯利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感受到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智慧与勇气,也让我们意识到,旅行能打破地域局限,体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同样引发热烈讨论。书中以萨尔为代表的年轻人横穿美国大陆,在流浪中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他们的旅途充满奇遇,狂欢与迷茫并存。分享者指出,这部作品不仅呈现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世界,更让我们思考旅行在追求自由、探索自我方面的重要意义。旅行是一种对传统生活的暂时逃离,在旅途中,人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寻找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迟到的间隔年》讲述了主人公东东长达十三个月的跨国旅行。他在旅途中做义工帮助弱势群体,还收获了爱情。分享者提到,这本书是中国间隔年旅行的经典之作,激励着无数年轻人踏上旅程,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学会感恩与关爱。它让我们明白,旅行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参与当地生活,实现自我成长。
在好句分享环节,大家对书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展开探讨。这些句子关于文化适应、旅行意义等方面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旅行的理解,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与世界、与自己的和解。

此次读书分享会,通过对旅行书籍的交流,让大家对旅行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旅行远方,不仅是身体的位移,更是心灵的探索。它是对未知的向往,是打破常规生活的勇气,是在与世界的碰撞中,听见内心深处的呼唤,完成自我的成长与蜕变。希望大家都能带着这份对旅行的热爱与思考,踏上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