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艾滋病患者共进午餐了会感染吗?我和艾滋病人握手了会不会得艾滋......这种疑惑在我们身边常常出现。因为艾滋病的危害极大,所以正确的认识和科普是必不可少的,“世界艾滋病日”也应运而生。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响应号召举办相关活动来支持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工作的开展。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占比呈递增趋势。
为了守护青春的净土,12月2日在校心理中心的引领下,教育学院“寄予”朋辈心理工作室,在九公寓一楼大厅,开展了一场防艾宣传活动。
活动回顾
午休时分,朋辈心理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九公寓楼下,紧锣密鼓地开启了防艾宣传的筹备工作。他们身戴标志性的“红丝带”,彰显着对防艾宣传的热忱与用心。红丝带于胸前轻舞,似无声的誓言,诉说着要用真心传递知识,用关爱构筑防线。
为了让防艾知识深入人心,成员们张贴出主题海报。海报上,醒目的图像与简洁的文字相互交融,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一一呈现。此外,校心理中心还贴心准备了各类精美小礼品来激发同学们探索防艾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在人流熙攘之际,成员们迅速进入状态,他们面带微笑,以热忱和专业的态度积极地向来往的同学们进行科普和宣传。艾滋病的传播有三类: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性传播的占比最高。所以在科普结束后,校心理中心还给有需要的同学们准备了避孕套并由工作室成员们发放,来提醒同学们要提高性安全意识。
宣传活动的开展也吸引了许多同学驻足和学习。在宣传活动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一个理念:艾滋病并不可怕。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它已不再等同于绝症。如今,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断涌现,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接纳度和支持度也在逐步提高,帮助患者维持较好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早已不是难事。
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和成员们的高度投入下,此次的宣传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青春之名,为防艾事业贡献力量,在健康的道路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艾滋病知识科普
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而致命的传染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让人逐渐丧失抵御疾病的能力,最终因为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
艾滋病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危言耸听。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认知:
1.拥抱会感染艾滋病吗? 不少人误以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餐具、拥抱、握手等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实则艾滋病病毒体外脆弱,离开人体后在这类场景基本无法存活传播。
2.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解。事实上,艾滋病病毒无法在蚊虫体内生存繁殖,蚊虫叮咬只是单向吸血,不会传毒于人。
3.艾滋病患者一眼就能看出来吗?
在感染艾滋病后,很多人长时间无症状,外观与正常人无异,即便病情发展有症状也并非绝对能一眼分辨。
4.艾滋病是一种“脏病”吗?
这种观念带有偏见。除了不安全性行为之外,输血感染、母婴垂直感染等患者是无辜的。不能因为疾病的传播方式就给患者贴上不道德的标签。
理性对待艾滋病
其实,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艾滋病患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所以,艾滋病固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与谨慎防范,但不应让恐惧笼罩我们对它的认知,而应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积极应对,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包容、无“艾”的社会环境。